0%

CSS--命名class

原文转自imweb社区:


相信写css的人都会遇到下面的问题:
糟糕,怎么命名这个class,好像不太贴切,要是冲突了怎么办,要不要设计成通用一点…
而改别人css代码的时候则会一直有个疑问:这个class到底是只在这个地方用了,还是其他地方都用了?
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做法:
最后终于被逼出了个class,简洁也好,中英混搭也罢,看着一头雾水也没关系,反正最后页面显示出来的。
这个class应该是只有这个地方用到,我可以放心写。上线之后。如果没问题,则暗自自我欣赏,看吧问题就这么简单,分分钟搞定呀;如果冲突了,则无限感慨,哎,改的时候我就隐隐不安啊,妈蛋,深坑,这是谁写的,谁写的!!!
不好,这个class说不定其他地方也用到了,我得加个限制范围,加个父元素?要不重新再命名个class吧,比较保险。最后如果没问题则表示还好比较机智,怎么说哥也是混过的,还是有几斤几两的;如果有问题则表示防不慎防啊,这也太太太坑了吧。
由此可见,class的命名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尤其还要兼顾可辨别性与可读性。

class命名到底有多难

第一,class跟id不一样,class本来就是设计用来可以重复利用的,而id才是设计唯一的(如果遵循BEM,class几乎也都是唯一的了)。
第二,样式是可以覆盖的,而且先按照权重,再按照定义的先后顺序。也许你花了十分钟设计定义的一个class样式,人家分分钟就给你干掉了,这得多恼火;也许这个页面好好的,跑到另一个页面就跟原先的样式有了冲突。
所以class命名的难就难在既要重复利用,又要避免样式的冲突。如果要重复利用,那么当然是越简单越好,越抽象可用的地方越大,太具体了就完蛋了。而如果要避免样式冲突。BEM的方式最简单,class都唯一了,那还冲突个毛线;其次就是通过父元素限定作用域,可以搞几个层级,而不是单独一个class定义样式;还有就是追加class,来实现差异化;最后不同的页面不同的文件,你用你的我用我的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
// BEM
.imgslide__item__img{}

// 父元素限定
.imgslide .item .img{}

// 追加class
.img{}
.img--special{}

// 不同页面不同文件
// a.html & a.css
.img{}
// b.html & b.css
.img{}

class命名的发展历程

关于class的命名,其实跟人名也差不多,如果要想别人看得懂,那关键还是在于可识别性。到目前为止class的命名大概经历了下面几个重要阶段:

  1. 混沌阶段,没有规则就是最好的规则
  2. 原子类阶段,聚集神龙现身手
  3. 模块阶段,以职能划分,添加前缀
  4. BEM阶段,规则有序

混沌阶段

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刚开始学html的都是这样,名字先简单的来,不够再添加1,2,3什么后缀,或者中英混搭等等,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h1.title
h2.title2
h2.title2-1
h2.title2-2
div.hd
div.hd-s
div.hd2
div.hd-xiangxi

一个字,太乱。完全无章程,规律可循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写到哪里是哪里。看class去猜意思很可能就是错误的,如.red{color:red;font-size:14px;},明明说好的红色,却顺带定义了个字体大小。